---classⅠ:子宫发育不良或/和不发育(uterushypoplasia/agenesis)
1、无子宫:通常是由双侧副中肾管下段及尾段未发育和未融合所致。2、始基子宫:两侧副中肾管会合后不久即停止发育,子宫很小多无宫腔,或虽有宫腔而无内膜生长,无月经来潮。3、幼稚子宫:青春期以前的任何时期子宫停止发育,宫颈较长,宫体较小,痛经、经少、闭经或不孕。classⅡ:单角子宫(或合并残角子宫)(unicornuateuterus)classⅢ:双子宫(didelphysuterus)classⅣ:双角子宫(bicornuateuterus)classⅤ:纵隔子宫(seperateuterus)classⅥ:弓形子宫(arcuateuterus)又称鞍状子宫。classⅦ:己烯雌酚(DES)相关的子宫畸形(diethylstilbestrol-relatedabnomaly)又称异形子宫。病理特征子宫是由两侧副中肾管向中线横行伸延会合而形成,如果在中途停止发育不能会合则无子宫形成。无子宫常合并无阴道,但可有正常的输卵管与卵巢,根据副中肾管发育障碍不同可将子宫、阴道的先天性畸形分为以下4类:1、副中肾管停止发育:①两侧副中肾管在会合后短时间内即停止发育或完全未发育,则形成先天性无子宫,始基子宫、幼稚子宫。②仅一侧副中肾管中、下段发育不全,形成一小的残角子宫,有纤维带与发育侧子宫相连,但多与发育侧子宫腔不相通。残角子宫多位于发育侧子宫的中、下侧,少数位于子宫底。残角子宫有正常输卵管、卵巢及韧带。根据残角子宫是否有宫内膜又分为内膜型和无内膜型。另一侧发育完全,形成单角单颈子宫。2、副中肾管会合后不良:①副中肾管发育后完全没有会合,各具输卵管、子宫、宫颈及阴道。形成双子宫双阴道。②双侧发育副中肾管尾端已大部会合,宫底部会合不全,形成左右各角,称为双角双颈子宫、单阴道。③副中肾管部分会合,形成单阴道、单宫颈、双角子宫。④副中肾管接近完全会合,称为弓形子宫。3、副中肾管会合后中隔未退化:双侧副中肾管会合后,纵隔未退化将子宫分成两半,称为纵隔子宫,纵隔部分退化,称为不完全纵隔子宫。4、混合缺陷:包括子宫各种形态畸形。超声特征(1)先天性无子宫:充盈的膀胱后壁紧贴直肠和骶骨,不论纵断面还是横断面均找不到子宫轮廓及回声,可见弧形骶骨上方有一薄层软组织。在两侧可看到卵巢,体积较小。常合并无阴道。故看不到阴道线,所以也看不到阴道内气体回声。(2)始基子宫:充盈膀胱,位于膀胱后方可扫及一梭形实质性等回声,边界清楚,边缘规整,外形明显小,其内无宫腔线回声,因子宫很小,仅有1~3cm,多无子宫腔,无子宫内膜,故无月经,双侧可扫及卵巢回声。(3)幼稚子宫:进入青春期,子宫回声明显小于正常。宫体与宫颈比例小于于1∶1,子宫颈比子宫体长,宫体小,子宫各断面径线明显小于正常,前后径在2cm以下,常呈前屈或后屈位,可造成痛经、月经量少、闭经或不孕,有很短的宫腔线。(4)双子宫双阴道:自宫底至宫颈、阴道作一系列横行扫查,见宫底部呈“蝴蝶征”,下移至宫颈处可见一横径较宽或哑铃状的两宫颈管回声。再向下并倾斜探头则见一横径较宽阴道,有两气体线。纵断面:将探头纵置下腹一侧,慢慢向对侧移动,则先显示一个子宫含有宫腔波,继续向对侧移动,此子宫逐渐缩小或消失,而另一子宫显示出来。两个子宫大小不等。可见两个宫颈管回声,再向下可扫及两个含强回声线的组织为双阴道内气体回声;纵切时,探头分别偏向两侧连续扫查,扫及两个子宫长径切面,其内可见正常宫腔线。向下可分别扫到宫颈阴道回声,连续完整。两侧子宫外形可不对称。(5)双角子宫:横切面显示子宫底部横径增宽中间可见切迹,宫底平面呈羊角形的两个子宫角,两角内含分叶状宫腔回声,在膀胱内产生一“V”字型压迹,而宫体下段及宫颈多表现为正常形态,须和子宫肌瘤及附件实性肿瘤相鉴别,子宫肌瘤用彩色多普勒可扫及与子宫相连的血管口声,且无宫腔回声;肌瘤回声不均,而双角子宫宫腔、肌间界线清,肌间回声均匀。在探头向下移动时,宫颈处并无增宽,为一个宫颈及阴道。在一侧宫角妊娠时,一侧增大,另一侧则向一侧移位。应注意其内有无宫腔回声。纵断面:子宫下段内膜正常,宫底部子宫分为两部分,分别有内膜存在,似双角子宫图像。双角子宫在妊娠期间可引起流产或胎位不正。(6)单角子宫与残角子宫:子宫一侧发育正常,横断面时一侧突起,呈等回声,另一侧为残角子宫,常与浆膜下肌瘤混淆,如有功能性内膜,可以周期性出血,呈无回声区,易与卵巢囊肿混淆,惟在残角子宫内妊娠时才引起注意。残角子宫超声不易鉴别,因一侧发育好,而另一侧发育不良,有时易和子宫浆膜下肌瘤相混淆。当残角子宫内积血时,又易与卵巢囊肿混淆。只有在残角子宫内妊娠时,方可诊断。但又可误认为子宫外妊娠。残角妊娠时,子宫增大,而发育正常的子宫不大,两者间可见一宽束带相连。纵切时,可扫及一个宫颈。妊娠的残角子宫和另一侧正常宫体及内膜回声显示清楚。(7)纵隔子宫: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纵隔子宫,子宫形态大小可无明显异常。部分性纵隔子宫下段基本正常,在子宫上段及中段呈两团子宫内膜回声,其间距离随扫查断面下移而缩小至消失。完全性纵隔子宫,宫体内中央似见衰减的纵隔,但轮廓不清,将子宫分成对或不对称的两部分,可见到两侧有各自宫腔波。纵断面:自子宫一侧将探头慢慢扫向对侧则先见一宫腔,然后消失再出现一宫腔。横切面时,子宫底部增宽,中间可见一低回声带,左右两腔内分别可扫及宫腔高回声线。若两侧宫腔回声线分别向下延伸到近宫颈处,为完全纵隔子宫,若向下未到宫颈处就汇合成一条则为不完性纵隔子宫。(8)处女膜闭锁:若子宫阴道发育正常,侧初潮后经血不能外流积存于阴道内,使阴道逐渐扩张,形成阴道积血。如积血继续存积,逐渐向宫腔,最后输卵管亦被经血扩张。①纵断面:见宫颈下方阴道内无回声区,边界清晰,无回声区内有细小点状回声,可随体位改变移动。随着时间的延长,阴道内积血增多,阴道扩张呈椭圆形囊肿样改变,内部回声增多,可呈密集的光点,阴道壁薄而均匀。②积血严重者,子宫见积血,因宫壁较厚,故扩张程度不如阴道大,实时超声静观片刻有时可见到子宫收缩于舒张以及宫内液体流动。③积血进一步增加可伴有输卵管扩大,形成双侧不规则无回声暗区,子宫直肠窝可见液体。子宫是由两条侧腹中肾管向中线靠拢、融合、中隔吸收而形成的。在胚胎发育的任何时期出现停滞,即可造成不同类型畸形,常见的包括先天性无子宫、始基子宫、幼稚子宫、双子宫双阴道、双角子宫、残角子宫、纵隔子宫。(9)弓形子宫:宫体轮廓无异常。由于宫底肌层略凹陷,在宫底水平的横切面上,子宫内膜暂被分开成两团,故呈“猫眼征”。而向下扫查时,“猫眼征”很快消失。三维超声上宫腔形态基本呈倒三角形,双侧宫角内膜顶点与宫腔底部最低点连线的夹角为钝角;宫腔底部略凹陷,深度10mm。若此夹角为锐角,且宫腔底部凹陷深度≥10mm,则诊断为纵隔子宫。附:子宫畸形的相关鉴别诊断:1、双角子宫与不全纵隔子宫的鉴别:⑴双角子宫子宫外形在宫腔底部中间分开凹陷;⑵双角子宫两个内膜之间分隔厚,是肌性,呈三角形;⑶不全纵隔子宫外形正常,宫底无凹陷;⑷不全纵隔子宫内膜之间的隔膜相对直、薄。2、子宫角部妊娠与间质部妊娠鉴别:⑴角部子宫妊娠,子宫角部略隆起,妊娠囊位于宫角部与内膜相通;⑵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子宫角部向外隆起;⑶间质部妊娠,妊娠囊位于宫角外,不与内膜相通;⑷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子宫内膜形态正常。3、Ⅲ型残角子宫与浆膜下子宫肌瘤的鉴别:⑴Ⅲ型残角子宫尽管呈实体,回声与子宫相同、较均匀,但上面连卵巢;⑵Ⅲ型残角子宫另一侧子宫为羊角状;⑶浆膜下子宫肌瘤,正常子宫部分在宫腔底部内膜处见两个角部,上连两个卵巢,浆膜下子宫肌瘤为外突结节,有蒂与子宫相连;⑷浆膜下子宫肌瘤回声不均匀,上不连卵巢。4、残角子宫妊娠与输卵管妊娠鉴别:⑴子宫为单角子宫,残角子宫妊娠包块孕囊周边肌层相对较厚,有蒂与单角子宫相连;⑵残角子宫妊娠,外有正常卵巢回声;⑶输卵管妊娠,子宫形态正常,子宫一侧可见有孕囊的包块,周围无明显肌层包绕。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目录
1.子宫体与子宫肌层的病变超声诊断篇
子宫体与子宫肌层的病变超声诊断思路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1.子宫腺肌症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2.子宫瘢痕妊娠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3.子宫瘢痕憩室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4.子宫平滑肌瘤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5.子宫破裂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6.子宫平滑肌肉瘤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7.钙化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8.宫壁囊区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9.子宫壁异常回声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10.瘢痕子宫的超声诊断级别与分娩方式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11.子宫穿孔
2.子宫腔与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诊断篇
子宫腔与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诊断思路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12.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发育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13.子宫内膜息肉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14.子宫内膜增生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15.子宫内膜钙化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16.宫内环下移、残留或嵌顿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17.宫内节育器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18.宫腔粘连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19.子宫内膜非典型腺肌瘤样息肉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20.宫腔积脓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21.宫腔积血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22.粘膜下肌瘤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23.宫腔积液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24.子宫内膜癌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25.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的超声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26.子宫内膜炎
3.子宫颈部病变的超声诊断
宫颈病变超声诊断思路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27.宫颈纳氏囊肿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28.宫颈梗阻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29.子宫颈息肉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30.慢性宫颈炎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31.宫颈肌瘤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32.子宫颈癌
妇科超声诊断学第三辑33.子宫颈肥大
4.先天畸形
先天子宫畸形诊断思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