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门诊遇到患者在问:
“医生,我排卵前内膜只有7mm,可以怀孕吗?”
“医生,上个月我做了宫腔粘连分离手术,这个月月经量很少,是不是又粘连了?”
“医生,我已经反复移植失败3次了,胚胎挺好的,内膜是不是有炎症?”
“医生,为什么我老是长息肉,会不会影响怀孕?”如果把优生优孕比做播种,那么优质的受精卵比作好的“种子”,子宫内膜就是肥沃的“土壤”,成功怀孕的前提不仅要好“种”,还要“沃土”,再优质的种子,土壤出了问题,同样没有好的收成。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医院不孕不育科医生曾铭华,就针对常见的几种子宫内膜病变,给大家讲解。01
薄型子宫内膜
临床上多认为内膜厚度7mm则被称之为薄型子宫内膜。它在体外受精中的发生率为2.4%。该疾病以子宫动脉血流高阻力、腺上皮生长受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表达和血管发育不良为主要病理特征,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目前报道的最薄妊娠子宫内膜厚度仅为3.7mm,在一定范围内,内膜越厚成功率越高。
02
子宫宫腔粘连
由于宫腔创伤、感染等各种原因会引起子宫内膜损伤后致使宫腔和宫颈被纤维粘连带完全或部分性封闭,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首选方法。目前宫腔粘连术后助孕方案及时机的选择有:轻度宫腔粘连、不合并其它因素时,可考虑自然受孕或人工授精。
伴有宫腔以外因素时,术后尽早试管婴儿助孕。
轻、中度粘连患者不建议间隔期小于3个月即行试管助孕治疗。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应尽快行试管助孕,具体需综合评估后实施个体化决策。
03
慢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是以黏膜表层水肿样改变、间质细胞密度增加、腺上皮细胞和间质中纤维母细胞的成熟分离以及内膜间质浆细胞浸润为病理特征。
在以下疾病诊断率升高:不明原因不孕(28%)、反复种植失败(30%)、不明原因反复流产(12%)。其早期诊断是以子宫内膜间质中浆细胞的出现作为唯一诊断标准,并用CD检测辅助诊断。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口服抗生素,并辅助子宫内膜的综合调理。
04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在不孕女性中发病率为15%~24%,宫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其治疗主要包括期待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6%~27%的子宫内膜息肉会自然消退,小的(≤10mm)、无症状的息肉可以期待治疗。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妊娠率增加15%~24%,术后累积妊娠率高达78.1%。临床上对于反复出现的小息肉,连续2-3月的孕激素对症处理,效果也非常理想。通过以上介绍,带大家认识了怀孕路上的“拦路虎”。虽然看起来各个挺棘手,但是随着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案的不断进步,医院不孕不育科专家团队,用特色治疗来针对这几个特殊疾病进行治疗,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在求子路上助你一臂之力。参考文献:实用妇产科杂志年4月第36卷第4期《辅助生殖技术中异常子宫内膜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作者介绍
作者:不孕不育科曾铭华博士
编辑:湾湾
图片:网络,侵删
点击文章尾部「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孕育专线: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