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格非常含蓄,很多时候,有些病因为特殊所以宁愿忍着也不愿意就医。
这天,医生诊室就接待了这样一位病人。
事件经过
医院的时候,是被女儿搀扶进来的,而且再描述病因时也吞吞吐吐。医生和女儿再旁边鼓励了很久,奶奶才说出自己的症状。
朱奶奶马上就要80岁了,一直以来身体硬朗,却在去年偶然发现阴道中脱出一块“肉”,当时朱奶奶就非常害怕,但是因为这个地方很尴尬,也不敢和人说,偷偷的用手指还原了。
开始的时候,每次还原,都能维持1、2天的正常,尽管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但是奶奶还是选择“自行解决”。
直到最近几天,情况越来越严重,肉掉出来来的部分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放回去马上又掉出来……走路都要非常小心。
万般无奈之下,朱奶奶只能和女儿说出了事情,女孩听说也很害怕,医院。
其实,这块脱出的“肉”其实是她的子宫。医学上,这种情况称为“子宫脱垂”,属于盆底功能障碍的一种。
子宫脱垂很少见?
子宫脱垂,因为部位尴尬,很多人哪怕发现不对,也是能忍则忍,不愿就医。
但是,因为子宫脱垂不仅是子宫从阴道口脱出,还会出现下腹坠胀、腰酸的症状。有时走路走着走着就会不知不觉脱出,下蹲时阴道口还能摸到鸡蛋大小的“肉”。
此外,由于子宫颈长期暴露在外,容易发生溃疡,引发很多妇科问题。
医院后非常难堪,奇怪为什么别人都好好的,就自己会得这样?但实际上又这样情况的人还真不少。
子宫脱垂是怎么发生的?
子宫位于盆腔中,周围的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及其神经构成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正因为有了它们的相互作用和支持,才能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盆底支持薄弱,就可能发生盆腔器官脱垂,包括不仅限于子宫脱垂,还有阴道前壁膨出、阴道穹窿脱垂、阴道后壁膨出、直肠膨出等。
主要原因有妊娠、阴道分娩、多产、衰老、肥胖、慢性咳嗽、便秘等。
得了子宫脱垂,怎么办?
医生告诉朱奶奶,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子宫脱垂的问题,一般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保守方式分为改变生活方式、盆底肌锻炼、子宫托、中医中药、激光等;
当保守治疗无效,又严重影响生活时,就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很多,因人而异,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选择。
最终,朱奶奶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了“微微创”的经阴道腔镜下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
预防大于治疗
在此,医生提醒,对于疾病的预防永远好过发病后的治疗,盆底器官脱垂也不例外,要从分娩时就开始注意预防。
1、分娩过程中,应听从医生的指导,不过早、过度用力。
2、避免产后重体力劳动,分娩后,应充分休息,经常改变卧姿,注意营养,体质虚弱的更要注意调理,要避免过早、过度操持家务及体力劳动。
3、产后积极进行体操运动,以锻炼骨盆底肌肉及腹壁肌肉。
盆底肌肉锻炼的方法:
做收紧肛门及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5~10秒,间隔5~10秒重复上述动作,连续做15~30分钟,每日2~3次,4~6周为1个疗程。
注意,这项锻炼不仅适宜在产后进行,而且在其后的一生中都可以当成一种习惯经常做。
小编每天给大家精选分享干货其实很不易,如果您觉得对自己有帮助,麻烦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亲人也受益,帮助他人也是在给自己积福,小编会努力给大家争取更多福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